融洽家庭齐共建

大约在十年前,本人曾以「艰难的一代」为题在社区报章写过一篇短文讲及现今高龄父母辈的困境,他们在年青时的生活受制於父母或家翁家姑的决定,但在时过境迁的今日,家庭制度及文化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小家庭制度的环境下,家庭中的人际关係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善,他们不单未能改善这种权力在家庭中的矛盾现象,而且成了权力转移的牺牲品;今日做翁姑的老年人往往生活於媳妇或子女的权力之下。

加拿大的华裔移民在过去十多年间增加很多,父母来加团聚或帮助照顾孩子的也为数不少,然而能享受幸福家庭生活的不多听见,也许因工作压力、文化差异而使子女无法兼顾吧!

笔者因工作关係,时常有机会听到伤感的故事;以下的故事不是唯一的家庭问题,而是不同程度的严重性而已。

李先生夫妇叁、四年前由儿子申请来加团聚,刚好也是孙子出生不久的日子,既然与儿子同住,李先生夫妇自然分担家务及在儿子与媳妇上班时照顾小孩。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李先生虽然无需缴付租金及膳食费用,但从国内带来的一点积蓄也用去了大半,经济在只有支出而无收入的情况下,内心总是有些忧虑,如果生活突然起了变化,就如身体健康、牙齿、眼睛出现问题,情况便更为严重,那里找来那麽多的金钱配眼镜、造假牙?

李先生透露说,儿子曾打听过外面的托儿服务,每月费用最少也要七、八百元,为了节省开支便取消了寻找托儿服务的念头,而且有父母在家,由亲人照顾孩子不是更为理想?也可使父母心灵有所寄託。

岂料儿子忙於工作,媳妇亦忙於进修,家中杂务及膳食亦由李太太处理,由早上七时至晚上九时好像总是做个不完。李先生本来想在外面找点工作,赚取外快,但又不忍太太独自留在家中照顾孙子和处理家务,故留在家中陪伴及协助;他有时在想:由外国聘来的家傭服务只是朝九晚五工作,除得到顾主提供食宿外,每月还可拿取可观的薪酬;而他们的情况似乎连家傭都不如,一想起这事内心便感到难过。

实在,很多父母牺牲了一个属於自己的家、朋友、熟识的生活环境与习惯,带著与子女团聚的心情移民加拿大,可是子女却希望父母替他们照顾孩子,减轻生活压力而提出申请;在大家缺乏了共识下,加上年长父母欠缺心理準备,在一个「有语言及文化障碍」的环境生活,问题将会变得更困难。

最近,我们的社康中心在Kanata举办了一次小型的健康服务与资讯展览,其中前来检查牙齿健康的长者有十七人,护理人员发现全部长者都有牙齿的毛病而需诊治;但他们都表示因经济困难而无法治疗,一方面他们没有经济收入;其次,申请政府补助又没有充分条件;第叁,向为自己担保移民的子女提出要求亦难於启齿,在这种困境下,唯有听天由命。

如果年长的父母与他们的子女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尊重各人的生活习惯和需要、接纳其中的差异;父母不再以长辈自居:事事提意见、挑剔、批评;子女也不再以父母为亷价家傭,提高对父母身心生活需要的醒觉性,将本来用在托儿的费用转给父母,这不单使他们有点经济收入,在有需要时他们能作出某程度上的决定 ── 就如以上所提到的牙齿诊治,也使他们感到自己还有价值 (传统的中国人往往以经济收入来衡量其价值),和减轻他们对将来的焦虑。这样,家中各个成员的心境不是会感到更轻松、身心不是会更健康、家庭不是更融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