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是天主白白賜予人的恩寵〔恩寵是天主賜給世人的各種恩佑,使人達到他的最後目的—–永生〕,我們有可能失落這份無價之寶。關於這一點,聖保祿鼓勵弟茂德說:「你要打這場好仗,保持信德和良心純潔;有些人竟擯棄了良心,而在信德上遭了船破之災」(弟前1 : 18d – 19) 。為能在信德中生活、成長及堅持到底,我們必須用天主聖言滋養它,並懇求天主增強它;以愛德行事,以望德作支持,及在教會的信德中植根。
「教會」這詞有〝召喚〞的意義,通常指聚集在天主前的選民會眾,尤其用於西乃山的會眾,以色列就在那裏接受了法律,並被天主立為自己的聖潔子民。
初期的基督徒曾說:「世界是為了教會而創造的」。天主創造世界,是為使人與衪的生命和諧共融,這共融是透過在基督內的「召集」實現,而這「召集」就是教會,連慘痛的事,如天使墮落和人犯罪等為天主所容許,只是當作機會和媒介,展示出衪全部的力量和賜給世人的無限慈愛。
舊約準備中的教會:
當罪惡破壞人與神,及人與人之間共融的那一刻,天主便開始聚集衪的子民。聚集天主子民的遠預備是由亞巴郎的蒙召開始,天主許下他要成為「一個大民族」的父親。而近預備則由選擇以色列成為天主的子民開始。藉著以民被選,她將成為各民族未來合一的標記。是先知們—-早就控訴以色列毀了盟約。他們預告將有一個新而永久的盟約。而基督就建立了這個新的盟約。
耶穌基督創立的教會:
主耶穌賦予自己的團體一個結構,它將持續到天國的圓滿完成。首先是揀選十二宗徒,以伯多祿為他們的首領。他們代表著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是新耶路撒冷的基礎。十二宗徒及其他門徒分享基督的使命和權力,同時也分擔衪的命運,就是宣揚天國、顯示天父的慈愛、受苦受難及相信衪到底、分享衪的復活光榮。基督透過所有這些行動,建立衪的教會。教會是誕生於基督為我們的得救而完全的自我交付,這交付提前在建立聖體聖事時實行,後來在十字架上完成。教會擁有上主的恩寵,忠實地遵守衪仁愛、謙遜和刻苦的毅力,接受向萬民宣講和建立基督與天主國度的使命。
基督徒的國籍:
基督徒是藉天主的恩寵從不同民族選召出來,各人有著其自己國籍文化背境和憲章指引;但當一個人成為救恩的寵兒時,他的國度就是天國的國度,他的憲章就以聖言為憲章,在世的國家是天主的教會所在—-梵蒂岡,我們的君王是耶穌基督,衪教導的「普世價值」,那價值只有一條:天下只有一家,人人都是兄弟姊妹,因為我們只有一位天父。現世的國家將人分不同階層、將膚色或性別列為等次、有的以學位來定人的身份高低;由於自己的縱慾將未出生的嬰兒隨時殺掉,剝奪了無辜者對個人生命的權利,而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應該受到公民社會和政府的承認及尊重。這些人權不取決於個人,不取決於父母,也不是來自社會和國家的施予;人權乃屬於人的本性,自受孕至死亡,每個人有對生命的權利和對身體完整的權利。將婚姻中一男一女的性別扭曲,因自己的喜新厭舊,拋卻愛及忍耐的心而蟬過別枝。這都是一些國家不負責任的行徑,可不是基督國度的憲章所容納的。對基督徒來說、信仰的要求就是:因我們都是天父的子女,彼此都是平等的。上主創造的世界正是為了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為愛天主,我們要在天主內愛人,愛得更純潔、更深、更徹底、更無私;在如此愛人時愛天主。因為經上說:「天主是愛,那裡有愛那裡就有天主,那裡有天主那裡就有愛」(若一4:7-19)。
教宗在教會的角色:
歷任教宗履行基督身分,針對在不同時代、環境的需要以而聖經的訓導發表通喻、訓令或文告,對現今信友作出勸言及指導。以上皆超越地區、國家、文化的界限,追求人神關係、宇宙和諧,注目於永恆的天主。
教會的信仰:
教會首先相信,並這樣支持、滋養、振奮我們的信仰。救恩只來自上主,但我們是藉教會而接受信德的生命,她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相信教會是我們新生命的母親,而非相信教會是我們得救的創始者」。教會作為我們的母親,也是我們信仰的教育者。
當信仰與人性尊嚴及具體的生活情況結合起來,必能開出豐盛生命的花朵。
讀經: 瑪16:13-19
分享問題:
1. 教會對你有何意義?
2. 你如何表達你與教會的關係?
3. 你怎樣履行你的被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