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感性?平衡生活!

一天晚飯後,準備到鄰近公園散步,怎料只走過了幾間房屋,女主人從其車房越過馬路迎面而來,邊行邊問我們說:「你們看下這鄰居『幾衰』,他剪草就是留下中間分界線那一寸闊的草地不剪,現在長得這麼高,你們以為可否打電話到市政府投訴?」我理性地回答她說:「也許市政府也沒有時間處理這些小事,自己找他談談或下次剪草時將之剪掉吧!其實也很難說那一行草是屬誰的。」她續說:「那行草不是我的,我不會像那家人這麼無聊,他這樣做只不過想引別人注意而已。」由於我們沒有支持她的觀點,她感到有點不高興的便離去了。

事後我想:與鄰居不睦不會完全是單方面的問題,如果在平日的交往中不與人斤斤計較,對別人大方一點,鄰居也不致整日跟你作對,所謂「你敬人一尺,別人會敬你一丈。」

在今日的世界,當上主被人拋棄,其記錄在聖經的教導被人遺忘之時,理性的客觀標準已變得面目全非。就如我們可從最近加國的一份調查研究看到:百份之七十二點五的人相信加拿大人在道德上是正直的,但他們在十七項行為的道德判斷中,差不多有百份之九十的人都認為高買是不道德的,八十個百份比的人認為吸毒也是不道德的,但只有41.8%的人認為墮胎是不道德,而認為由醫生幫助結束生命是不道德只得31.3%;後兩項的百份率之所以如此低,就是因為有「說客」做了很多遊說工作,鼓吹「墮胎」與「安死」是一種所謂「同情受苦者的善意行為」。從這些觀點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人在處理問題時只用情感,而忘記了理性的客觀準則。

人有情感或情緒是很自然的事。情緒是因我們對一些在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事物之信念而產生的。對於情緒需要有敏銳的觸覺,當感到自己有消極的情緒在騷擾生活時,便需要適當地舒緩這些情緒;否則,不單使自己健康走向下坡﹝如胃痛、頭痛﹞,更使自己的處事能力漸失理性、被情緒左右,更甚者,當事人可能不知不覺地做出傷害別人或財物的行為,就如有些人對配偶的不滿,長久以來都埋藏心中而沒有適當處理,若突然遇到上司指責或與同事產生矛盾,他/她便有可能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行為﹝如言語、行為方面的暴力﹞,或將情緒轉移到第三者身上。我們需要學習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隨便的發洩在別人﹝無論是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身上。幾時我們能夠好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做人做事便會更加理性,基督福音的價值觀就更可能實踐在我們的生活中。

在四福音的記載中,除了一次為了上主的聖殿被人用作謀取私利的緣故外﹝若2:13-16﹞,耶穌雖面對被人拒絕、輕視、試探、攻擊、誹謗等,面對經師、法利塞人、大司祭、公議會、總督比拉多、黑落德皇、民間領袖、門徒和群眾,甚至魔鬼,他總是很理性地待人處事,以承行天父的旨意為己任;縱使在最憂悶恐怖的時刻,門徒未能陪他一起祈禱而睡覺去了,他還是獨個兒向天父禱告﹝瑪26:36-45﹞。

耶穌怎樣可以這麼理性待人接物,聖經沒有直接記載,但我深信這是他時常向天父祈禱帶來的效果;或許他也懂得一點現代人的心理學:

  • 承認你的情緒感受,接納你自己,決心去改變。
  • 界定你那消極情緒的目的和適當地舒發出來。
  • 留意你說話的音量和聲調,身體語言:如姿勢、面部表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