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環境的轉變和文化的差異,傳統的管教方法已不合用,很多家長都曾經驗過,打罵已不能令孩子信服,甚至惹來官非,引致警方調查,輕者接受警告,重者孩子被帶離父母,接受別人的監管;從此,父母與子女的親密關係變成敵對狀況。子女亦越來越仇視父母。其實,父母不單要終日 勞碌,下班回家後有時還要受子女的氣,誰會體會父母的辛勞,誰會明白今日做父母的困難。試問那個父母不想好好的管教自己的子女?不想自己的子女成材?然而,什麼是管教?什麼是成材?在加拿大的社會裏,也許不少移民父母會感到矛盾和無奈,一方面家長明白不可使子女太聽從他人的意見,因為這樣不能配合社會的 要求,也不能與西方文化一起成長的人競爭;另一方面亦期望子女對自己聽教聽話。同樣,對於年幼的子女,父母一方面希望他們「精靈」、或「成熟」一些;但又 怕他們事事頂嘴,甚至不理會父母的要求或意見。這些現象正反映了父母在管教子女時所遇到的矛盾。
在今日一個民主、高唱個體獨立但又要求合作、自由競爭及有創作力的社會裏,父母對於管教子女何去何從?其實,管教的最終目標是在於使子女能漸漸的獨 立面對社會的要求和個人生活的需要,做個有責任感和有貢獻的人。如果子女在成長後,事事仍要問過父母的意見和許可才去做的話,相信這些父母定會感到後悔為 什麼昔日沒有給與子女獨立的機會。想子女成材,便需要給與成材的條件和機會。到底,什麼是「管」?什麼才算「教」呢?「管」與「教」又有什麼分別?成怎樣 的材,要什麼條件?
很多父母以為「管」就是「教」,亦有很多父母只「管」而不「教,他們不許孩子做這個、只許孩子做那個,而疏忽了以孩子可以接納的方法與他們討論問題 的所在;「管」與「教」其實有著很大的分別。「管」是給與孩子一些家庭的原則﹝家規﹞,以適當的方法訓練他們的自律能力,將來做個有責任感的人;「教」是 提供機會讓他們明白、思考和經驗各種「做人」的問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使他們將來面對問題時能夠作出適當的抉擇而積極地面對人生。
至於具體的管教方法,則各適其式,只要恰當的運用和適合孩子年齡及有助於成長的,都值得考慮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