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中的體會與反省

在我過去的信仰生活陶成中,培養了堅強的責任感,要是承諾過別人的、認為是正確的,就是感到困難時也堅持到完成後才停下來。這份責任感也往往使自己生活在壓力下,於是就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勉勵自己,跟隨一個仍在苦路上行走的基督。

在朝聖旅程中,我感到有點奇怪的是在四旬期內於耶穌聖墓堂舉行慶祝基督復活的感恩祭,竟高聲頌唱「榮幅頌」及「亞肋路亞」,心中不甚願意唱出這些歌 曲。後來神父解釋:原來聖地有他們的特權,可以不按教會的禮儀年曆常規舉祭;更指出基督已不在墓中,他已越過死亡、現已復活了,他不再在苦路中行走或想著 山園祈禱的孤獨與苦痛;他繼續前往加里助亞,向門徒顯示自己的復活,他不再想著過往或指責宗徒們的不是,他唯一要做的就是要完成天父的救恩計劃,囑咐門徒 繼續傳揚天國喜訊的工作。了解這訊息後,醒覺到自己也是一個某程度上的規條主義者。

這個聖祭,使我想起了保祿的經驗,他說:「忘記背後的,努力向前」。曾為法利塞人的保祿,因其熱心與積極致使他去迫害基督徒,及至回頭皈依基督便常 與猶太人辯論:有關相信復活的耶穌是得救成義的唯一途徑,雖在意見上與一些宗徒有時出現衝突,但保祿不計過往,他的目標就是順從聖神的帶領,在各地傳揚喜 訊、建立教會。

然而,自己對過去一些事情的不滿,別人的怨言、製造謠言、搬弄是非,仍多時縈繞於心,對於未能滿足自己的事情、別人的指責,仍耿耿於懷,以致阻礙跟 隨耶穌的足跡,看不到聖神所在,更找不著什麼是天主的旨意。在耶穌顯容堂祈禱時所誦讀的那段聖經,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要聽從他。」其實我要 做的不應是滿足自己的期望或目標,而該是認定及承行天主的意願。如要承行主旨,就不得不開放心靈,聆聽衪的話語,基督改變不了猶太人及經師與司祭的想法, 面對十字架的死亡,完成天父的救世工程。某神修學家說過:誠悅地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就是承行主旨的一種方式。

在整個的朝聖旅程中,發現團體成員的信德非常大,導遊說那塊石頭是那穌祈禱的地方,又或另一窟窿是昔日士兵豎起耶穌十字架的地方,團員都俯伏朝拜或 跪下祈禱,各人都深信主耶穌所做過的事或走過的路,似乎並沒有什麼困難,困難倒是回到家後怎樣生活實踐、繼續每天在自己的心中朝聖,正如雅各伯書信所言: 沒有行動的信德是死的。我能否改變破壞大自然的習慣?又能否留意周遭環境、關注別人的需要?尊重及接納與我不同意見的人?基督在荒野三退魔誘﹝權力、尊 榮、佔有慾﹞,也是我每天要醒悟、克服的挑戰。

二十多年前,當我第一次登上萬里長城時,心中有著一份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感;這次踏上耶路撒冷,內心有到一份喜悅和滿足,感到與基督在時空上更加接近,在閱讀福音時,體會到內容的「實在性」,不再只是歷史中及遙不可及的天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