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 思亲与容忍

萧禹璋

秋高气爽、转眼重阳又至,适逢西方人的感恩节,饱食传统火鸡之馀,难免忆起双亲生时劬劳教养,持家有道。母亲须出身较富裕,但甘愿追随父亲劳碌半生;父亲参军战後身体欠佳多病,但很坚持读书人风骨气节、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但他们终身甘为孺子牛,春风化雨,做福不少学生,真令我敬佩万分!

父母身体力行教诲做人道理,最深刻的莫过於:「受人恩惠千年记」,和「小不忍则乱大谋」。前者自然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永志不忘、应常存感恩之意。但後者则令我大伤脑筋、大惑不解和大费周张!少年气盛和不更事的我,那会明白、接受、实行这般道理?!如果道理在我这里,何以不据理力争?为何事事要「以和为贵」而退缩人前?不是应该「不卖账」硬骨头才够性格吗?

人生阅历渐丰、「碰钉子」的经验渐多,才慢慢体味出箇中奥妙。原来单单「坚持到底」,儘管理直气壮,直肠直肚,喊破喉咙,其他人也未必明白、接受或卖账给你!原来「一时的哑忍」并不一定是懦弱,转去有利地位或时刻,也不失为「反败为胜」或「以德服人」之良策!

不少人追求率性而为、一时之快、忍无可忍,容易。常常不顾後果,衝口而出,做完再算,何其「英雄」。但却可能因考虑不够周全,看事太过偏面和判断过於短视而容易得罪他人、於事无补、或陷入他人圈套而不能复反的田地!

相反、忍是心中头上一把刀,不容易、甚至很伤!但因为心中觉得对方或事情进展、不符合我自己个人见解、理想或期望,为免事情变得更差或有理说不清,就暂时搁置。但记住:忍是不需要把自己原则放弃,忍可能只是现实景况下需要作出的退让或觉得现在不是适当时刻作出的回应,可能在稍後作出反驳、挑战或澄清。换言之、忍是待人处世的一种灵活变通的战略,不暴露自己於下风或不利环境,是一种很多人认为息事宁人明哲保身的方法。

而容更进一步深层改变自己,是出自内心,不单忍耐而不作即时的反应或辩驳,而是经过考虑各方的动机处境和困难,作出不形於色的忍让、接纳、宽恕的行动,目的不单是以和为贵、或战略的需要、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转变需要有强烈的容人之量,更需要个人长久以来训练自己看事通透、有宏观心态、有一个为人设想、处事宽大的心。

佛偈有云:「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吋,就会活得很快乐!」又说「大其心 容天下难容之事;潜其心 关天下微妙之理;宽其心 听天下难听之言;定其心 应天下无常之变。」

我国著名近代教育家胡适,亦曾经这样领悟到:「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然而,「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在他看来,「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所以忍加上容,会令我们不斤斤计较,宽容忍耐。宽恕,即宽大地饶恕别人,而且不追究、不责罚他人。很多时人们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认为容忍是懦弱的表现,所以 那些人常与人衝突,而且经常碰壁。而有些人更常记著别人开罪了他的事情, 因为心胸狭窄,所以他们不懂得宽恕别人。

容忍与宽恕之间有莫大的关係,如果懂得沉住气,容忍别人可以接受的过错,慢慢就可以训练出广大的胸襟,自然懂得不拘小节,宽大地饶恕别人,这样不单令我们减少与别人的摩擦,变得平易近人,亦会使别人对我们宽大不少。试想想,若果我平时处处挑剔别人,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就已经会令人对我反感,而且心生不 满,到我开罪别人时,人家也不会轻易宽恕我。 况且,容忍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小事都不能容忍,常常大发脾 气,不但使自己变得暴躁,也令身边的人压力很大。

所以家母深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如果我们凡事都不忍耐,一点不满就立即发难,就会使「机会」溜走。 与人相处之道,在於互相包容忍耐,有时容忍一下,并不是没有胆色,而是心胸广阔的表现,亦不会吃亏,因为生气的人永远就是不开心的那个,我宽恕别人,同时亦是帮了自己一把,所以下次要闹情绪之前,不妨想想如何宽恕别人,让自己和别人都好过点,不是利己又利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