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肋未纪

Stephen Siu(Jan. 2014)

今天教会庆祝主显节,上主让来自东方的贤士们跟随星光的指引,找到了婴孩耶稣,奉献了黄金、乳香和没药,他们从没有怀疑天主的指引,因此星光也从没有离开他们。早期以色列子民比他们更有福,他们被上主特别拣选,更透过梅瑟,他们直接听到上主的承诺、救赎和训示。但在四十年的流亡中,他们不断经歴衝击和试探,对上主产生多疑、不信任、不满、争吵、甚至反叛!梅瑟为稳定(民)军心、维持秩序,带领数十万遊牧民众,确实有需要订立严谨的规矩去保持上下一心、避免分裂、和减少纷争。肋未纪正是记载当时梅瑟订立法律和準则的一部分。

一提到梅瑟法律,很多人很容易联想到沉闷、死板、不合事宜与现代脱节的古老犹太人典籍。更有不少教内人认为新约才是圣经中唯一重要的部分!对於我们初学研读旧约圣经来说,要明白肋未纪更是困难重重、摸不著头脑及感到乏味!

我和太太刚从中国长江旅遊回来,同团大多是「老外」,途中参观了不少博物舘、古战塲、庙宇、人物记念雕像和碑文,他们一方面对中国习俗感到异常兴奋,但另一方面则对我们的歴史、思维和丰富想像力,感到很迷惑、甚至莫名其妙,虽经导遊一再解释,他们仍亳无头绪,像盲人摸象,知其一不知其二!同样我们这些「外邦人」,对古代中东地区的以民的起居生活习惯、家庭伦理、民族观念、敬拜天主的习俗传统,何尝不是一知半解?

我相信要明白肋未纪,我们必需首先瞭解到:肋未纪是梅瑟五书的第叁部书,它开章阐明便说:天主召叫梅瑟,向他训示一切有关宗教祭礼的法令。肋未纪主要详述司祭的职务和祭祀礼仪法规。换言之、肋未纪可说是一本「纯宗教」经典,它记载了圣殿的礼仪,是一本当司祭和信友们的实用手册。而结构上它也不是一本一气呵成的书籍,但它有一个核心部份。由於环境的变迁,时代的需要,积年累月的实际经验,其後的编者在它的周围渐渐增加插入了许多其他的资料,它代表了数个世纪以来搜集有关圣殿和司祭的规定、制度和习俗,然後分门别类而编辑成书。

我曾有个疑问关於肋未纪的完整性和历史价值。在中国旅遊中、我们常见到不少中国动辄二千多年的出土文物,其中更有很多祭祀敬天的用具、服饰和建築群,当然我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因此能够保存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在礼教方面我们有《礼记》,它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於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包括了儒家孔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教,也详尽述说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即儒教的伦理道德的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人际关係和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但肋未纪并不是一本传统的史书,也不是谈论伦理关係的典籍。试想:以民在未踏入「福地」、未建立他们以色列王朝之前,只是一群受上主恩典的「半遊牧民族」,刚逃离长久在埃及做奴隶的生涯,而流徙荒漠四十年之久,那有资源、能力和适当心态,作有系统的发展和编辑一套完整的治民方、强邦政策、或领导以民良方?!

所以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如果用现今的眼光和心态来观察古代人的法律,很容易觉得肋未纪有许多法律条文和原则很繁複、甚似无聊,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与他们大不相同,我们的思维和观念也与古人有异。那些隆重严肃的礼仪,各式各样的祭品(肋 1-7章),我们都认为可笑,甚至不明所然,但这些礼仪和祭品,在以色列民族眼中却是非同小可的重要事件。

其实,梅瑟法律中的许多规例是来自古代中东的一些民间习俗,梅瑟甚至将它纳入法律之中,同时给它规定了一个新的意义,赐给它一个新颖的遵守理由。例如动物的洁与不洁之分,一定早在梅瑟之前已经存在,因为它是为保持民族的健康所必须的条件,但是梅瑟除了它的卫生理由之外,还增了宗教的理由,使其成为一条与宗教有关的法律。就拿肋未纪书中的许多规定来说,它们看来无关痛癢,在立法者的脑海中却是为培养民族的圣德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使以民确知上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神明,必须的步骤。天主要以民成为一个「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出 19:6)。作者为达到这个目的,也不得不苦心积虑的来强调礼仪和祭献的重要性,使以色列百姓确实知道自己应负历史的使命,而不与其他外邦民族随波逐流,丧失自己尊贵的身份。

读肋未纪之後,我感到要瞭解这书,不妨由以下几个重点开始:

1. 贯彻全部肋未纪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天主的圣洁。天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主。这位神圣威严的天主,却拣选了卑微弱小的民族以色列,单方面与这民族订立了盟约,使他们成为衪的子民,向他们颁佈了十诫和约书。既然全体以色列民族应是圣洁无染的,它与天主亲密往来,朝夕共处的司祭,更应当是生活圣洁,行为正直的人,至少不应当有任何法律上的染污不洁,更具体的规定了司祭应如何向天主奉献各种不同的祭祀,应遵守何种礼规,此外也记载了司祭受祝圣的方式,他们应尽的义务和应享的权利等等。

2. 不少人认为肋未纪的记载只强调一些琐碎的礼规,却几乎忽畧对伦理、道德及内心的纯洁意向。肋未纪的教导的确很容易使人对宗教的礼仪和外表的奉献习以为常,因此渐渐成为机械式的动作。但这未免言过其实,因为在肋未纪的许多礼仪记述中,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教义和伦理的内容,只因为它主要的对象,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而是在圣殿服务的司祭(肋未人),他们的主要职务是丝毫不苟地作好圣殿中的一切礼仪,因此作者比较强调礼仪方面的问题。司祭们不单对天主的敬礼要善尽职守,还要引导百姓遵守献祭的礼规,应守的洁净法律;这些规定在於卫护百姓的纯正信仰和圣洁生活。

3. 世间任何宗教都有自己的祭献,而祭献的惟一目的是向自己的神明崇拜和服从。为以色列人及一切古东方的民族来说,敬神最好的表现就是奉献祭品。以民的祭献《全燔祭、素祭、和平祭、赎罪祭、赎过祭》是向天主表示崇拜,并为了一切恩惠向天主表示知恩报爱,还为了自己的过犯向天主求取赦免,更向天主祈求所需要的其他恩典。

4. 肋未纪的根基是建築在「上主是圣的」这个观念之上的。它要求一切接近天主的人,尤其是全体以色列子民:「你们应该是圣的,因为我,上主你们的天主是圣的」(肋 19:2; 20:26; 21:8)。这个严肃郑重的要求,的确是非常严格。以民应当是「圣的」,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度一个富有高尚伦理的生活。以色列整个民族是天主特选的百姓,是天主的「长子」(出 4:22),是「司祭的国家」(出 19:6)。他这种非常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不容许他们胡作妄为,更不能和其他的外邦民族同流合污(肋20:24, 26),他必须按照天主赐予他们的诫命来生活。

5. 肋未纪记载不少看似琐碎的礼仪,这些礼仪现在已成过去的陈旧东西,似乎与新约信友的生活,不再发生关係。但这是错误的观念和态度,因为肋未纪的价值并没有丧失,有些法律至今仍然有效;有些法律虽然已被废除,但它们的意义却仍然存在。我们要知道,肋未纪所有礼仪和祭祀的法律,都是暂时性的,只是预示新约的礼仪和祭祀,一切礼典决不能除去人罪,只是激发以民的信仰和希望,等待默西亚自作牺牲,一次而永久的救赎祭献。

6. 细读肋未纪之下,不难觉察到它也有不少伦理的教导,例如:对近人应尽的职务,以及应该躲避的恶行,不要偷盗、不要说谎、不要欺骗等(肋 19:11, 35, 36);对父母要孝敬(肋 19:3),不要剥削他人,傭人的工钱不可在你处过夜,留到第二天早晨(肋19:13),不要欺凌聋子和瞎子(肋 19:14),不要欺弱怕强,因而违反正义(肋 19:15),不可怀恨兄弟(肋 19:17),不要报仇(肋 19:18)。甚至更积极的命令以民要善外方人(肋 19:33, 34),这全都是非常高尚的待人接物、家庭伦理要求。

综观上述的观察,肋未纪切实是一本非常富有宗教意义和伦理教导的经典。肋未纪赐予我们的教导,是令我们知道与上主同居共处的百姓应如何圣善纯洁。天主时常向以民重複的教导是「你们应该是圣的,因为我,上主,你们的天主是圣的」(肋19:2)。这句话是肋未纪对整个以民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新约的时候,由於法利塞人倒行逆施,捨本逐末的行为,对天主的本质渐次模糊,祭献久而久之,竟忘了「天主喜欢仁爱胜过全燔祭」的意义(欧6:6),信仰天主成了难以负荷的担子(玛 23:4)。

反思:信仰不应只是有口无心,敷衍塞责的信仰,却应是出自至诚,痛悔己罪,保持圣洁的信仰。今日世界的人都怕烦、怕吃苦和怕吃亏,为甚麽别人可以率性而为,而我却要循规蹈矩?为甚麽别人可以一步登天,而我却要循圣神引导?为甚麽别人可以追求享乐,而我却要简樸而活?

我们生命中的取捨、信仰的强弱、圣召的盈缺,归根究底,都繫於我们与主关係的深浅!肋未纪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返璞归真,抚心自问生命的终向在找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