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的关係与亲子教育

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有时因工作繁忙而致脾气暴躁,而丈夫亦不理解,当意见与丈夫有衝突时,多时会产生剧烈的讨论;如果她十二岁的儿子看见了,便会大声对他们说:「请你们不要争吵好吗?真烦死人了。」「我们不是争吵,只是讨论而已。」她回应说。

在孩子面前,无论有甚麽理由,父母剧烈的讨论问题(更好说争论),对子女的感受来说都是争吵,这不但会使他们学到谁较大声、谁较强硬、谁较有权力,谁便会胜利,与别人有不同意见或其他衝突时,便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他们的问题;这更使他们产生一份无助及失去安全的感觉;另外,父母日後对他们教导有关处世待人的事上也会打上折扣。

有些夫妇由於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及对子女的教育又缺乏协调,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往往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母亲说一套,但父亲又有另外的一套,就如母亲教 导孩子要有礼貌,每次见到别人时应「叫人问好」,但父亲却认为加拿大是一个自由社会,况且孩子处於尴尬年龄,是否向人问好并不重要,过了这段尴尬年龄的日 子,他们便自然会懂得「叫人问好」。类似情况,孩子不但学不到其中理由或原则;相反,他们更学会选择遵从自己喜欢做的,对那些不愿意做的,总会找到藉口。父母 缺乏默契是教育子女的致命伤。

有默契的夫妇总不会在子女面前说对方教得不对,否则,日後子女对他(或她)的教导便产生犹疑,严重的更会缺乏信心和不再听从教导;有时纵使真的教错了,夫妇 两人在讨论过该问题後,最好还是由当事人去向子女承认错误和更正,这种做法不单能使子女保持对当事人的尊重,同时亦教导子女「承认错误」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於一些感情不和的夫妇,他们很喜欢讨好子女,总希望子女对自己比对配偶有更好的感情关係,因而很容易在子女面前诉说对方的不是,或以物质及纵容的方式来 收买子女的心;其实,这只会破坏子女的成长,并不会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信心及有自决能力的人。夫妇的不和需要两人积极坦诚地交谈和找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借 与子女的关係来将感情转移及逃避夫妇之间的问题。

就如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尔(Virginia M. Satir),在其家庭如何塑造人(People Making)一书中,屡屡提到家庭怎样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没有想到本身的生活型态,有如以上所提的衝突、矛盾、缺乏尊重、诉说他人是非等等,如何有机会让子女学习这些型态的另一面?实在,如果父母尚未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脾气,也就无法教导子女怎样适当地控制他们的情绪。

相信近代的所有移民都有乘飞机的经验,每次飞机升空之前,机舱服务员都会介绍安全守则:其中一项是机舱气压出现问题,提供氧气的面罩便会随即在乘客座前掉下,乘客如要替年幼子女戴上氧气罩,也得先为自己戴好,然後才可替子女配戴,否则,如果气压问题变化严重,或当事人体质健康平平,只顾子女需要而忽视了自身的局限,那只会危害两个生命的安全;同样,如果夫妇不先好好处理两人之间的问题,而将子女放在夫妇关係之上,这往往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就是夫妇感情越来越感到疏离,子女的成长也不断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