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家庭教育

毅力是个有礼而又听话的孩子,对于学习,他非常投入;他有几个朋友,他与他们相处也很融洽;他的父母感到他是一个很可靠和合作的人。他去年上了中学,好像改变了很多,他时常与父母顶嘴,甚至不愿意参加家庭的活动。一有时间,他不是打电话给甲,便是上网与乙聊天,好像总是在上网或打电话,谈个不停;父母劝他不要浪费时间,他便说他们啰唆长气,或者一走了之。因此,他的父母感到有些疑惑和忧虑,毅力是不是交了一些坏朋友?为什么 会变成这个样子?

毅力的父母与朋友谈起子女的情况,发现也有相似的情形,同时感到他们与子女之间的鸿沟似乎有越来越大之势。很多时父母说不了解女儿,而子女也说不明白父母,甚至彼此说不能容忍对方的的某些事情或表现,以致关系日趋冷淡。

很多青年人与朋辈的关系远胜过与父母的关系,他们见面时可以讨论他们喜欢的话题,也可以谈个不休;至于父母,他们并不是不喜欢,只是感到父母好像不了解他们。事实上,很多父母因着经济生活的压迫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只着重供应子女更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未有留意子女身心的转变和情绪的需 要,致使没有时间及耐性与他们相处;又或者,父母不得其法,对青年人的心理发展又不甚认识,于是在彼此交往的时候,产生不少矛盾及磨擦,子女抱怨父母的意 见「守旧过时」,而父母则指责子女的态度「目无尊长」、行为「反叛」、对家庭生活亦不甚留恋。由于父母没有机会探讨今日的青少年问题,不认识与他们相处的技巧,因而产生两代的隔膜或冲突,实在是最可惜的。

父母若希望子女长大成才,便需要在他们的成长期间不断的给与支持和帮助,保持一份良好的关系;除了要认识青少年人的身心发展及情绪变化,与他们的沟通技巧,对越轨行为的了解和知道怎样作出适当的响应外,更要认识 与他们之间的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差异 ,父母有什么事情会使子女感到烦恼等等。

曾有一个青年对他的父母这样说:「我在学校里得到甲等成绩时,请不要只顾给我钱,一句赞赏的话比什么奖品为我更有价值。」实在,在我深信一个相处融洽的家庭比物质富裕的环境更易使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做一个能与子女保持良好关系的父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父母需要在子女性格尚未定型时加以培育,所谓「江山易改,品性难移」,等到不满意子女的表现时才去设法更正,那可能为时稍晚。

大部份的华人都说移民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那么,安排多点时间与子女相处及学习一些相处之道,正是配合这个理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