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得着,难道是理所当然?

一般人都希望拥有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但这一切并非来得理所当然、无需努力投身。虽然成功、美满及幸福没有固定的标準,然而在每个人心中都知道自己的要求。如要得到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及家庭幸福,除了需有理想和策略外,更要有实践方法及个人努力。除非当事人对这叁方面有很透彻的了解及平衡发展,否则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叁者兼得。男性多倾向注重事业的成功,而女性则较著重婚姻及家庭的幸福;夫妇两人如果没有留意对方的渴望,给予配偶适当的支持,或只是顾全满足自己的要求,那就常会做成衝突或产生两人不愿交往的现象。事实上,除非过单身生活,事业与婚姻不可能单方面发展,两者关係密切、互为影响,正如常人说:「成功男人的背後,总有一个女人在支持」;同样,一个家庭的幸福,也需要男人的参与。男性不可能为了事业的成功而日夜埋首於工作中和长时间不理会家人的需要,这样的家庭迟早都会出现矛盾,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家生活在一个压力及不稳定的情绪下,这也同时影响著对事业的专注或幸福家庭的追求。
不少家庭可能遇过这样的矛盾,如果其中一方及早发现问题所在而双方又愿意交流讨论,便可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处之道,更可使当事人的个性逐渐成长,夫妇两人有可能发展更深及新的关係;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是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却不承认矛盾的存在,且指问题是由对方一手做成,矛盾便随时间慢慢地变得更加严重及複杂,最後屡屡出现的是家庭暴力或痛苦地以离婚收场。
笔者时常告诉前来会谈的人士,夫妇矛盾永远都是两人的问题,不可能是单独一个人的错失。就如很多男性以为如果能够为家人提供稳定的经济生活,便可不再理会家庭的事务或子女的教养,仍以「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来安排婚姻角色。若从结婚开始女方便因新婚之故而接纳及忍受下去,渐渐便造成了这个家庭的生活固定模式,到几年後因有了孩子而家务繁重起来,女方才抱怨对方不帮助处理家务及照顾孩子。这类琐碎的问题最好能够及早解决,不要到了夫妇相处有了固定的模式後,才作出抱怨或指责。假若双方都缺乏醒觉,结果怨气继续提升,衝突不断出现,要求改变也就成为更大的挑战。
另外,若男性要求家中成员按他的意愿行事和以他为一家之主,但又不愿伸手协助家务或子女教养,那就很难从家庭中得到真正的尊重,所谓「面子是别人给的」。在今日的西方社会裏,尊重已不是来自角色身份,而是来自自己的为人表现,就是说:做人的丈夫或妻子及为人父母的,需要对配偶或子女表达关怀爱护,尊重他们正确的生活抉择,这才可能从家庭成员中得到尊重。「身教大於言教」,如要孩子协助母亲做些家务,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子女看到你在家中的行为表现;这样的行动不单能有效地教导孩子,更能赚得子女真正的尊重及给予配偶幸福感,也会增加配偶对自己的关爱,而自己亦会更有能力及以舒畅的心境去面对事业的发展。
可惜人是善忘及迟钝的,我们很多时没有从自己失败的经验中醒过来,也没有拿别人的例子当作借镜;例如因自己的一句话而出现了衝突,不但没有利用机会反思,寻找事情错在那裏,思考其他可行及有效的处理方法,甚至将错误转到别人身上;所以有很多子女指父母「囉唆」而将他们的说话当作「耳边风」,夫妇将配偶的说话视作「麻烦」或「控制」,问题就是我们欠缺反思,到底是否因自己的说话方式、语气、用词或态度出了错?是否在不适当的时间、地方、环境说了这些话而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是否因自己的自大心理、所谓「面子问题」、心情不佳而没有耐性去聆听对方的说话?如果自己忽视对别人的尊重,怎可能要求别人尊重你。我们若能够多加反省而不断改进,幸福家庭的出现便为期不远。
追求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及成功的事业需从生活中的反思开始,且要常想:配偶给了我这麽多,我可从那方面为配偶付出多一点?我在家中得到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别人为我做了,我又能否为家人做些什麽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结婚」就如夫妇只栽种了婚姻生活的幼苗,他们还需要给幼苗定时浇水(关爱)、拔草(破坏家庭的事务)、除蟲(衝突矛盾)、修剪(生活习惯)及施肥(学习婚姻生活及相处的技巧)等,这才可能长出美好的果实(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