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一個健康和積極的晚年

六十多岁的周伯两年前由儿子申请从祖国移居加拿大,最初的一个星期,儿子带他到处遊览,认识一下周围的环境,他感到生活非常写意。一星期後,儿媳要上班了,他留在家中做些家务及帮助照顾两名正在读小学的孙儿。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情形尚算不错,爷孙相处尚好,虽然周伯对孙儿的行为表现有些不满,但由於自己对本地生活情况不甚了解,唯有无奈地接受事实。有时,他真希望自己能够出外散散心,认识多几个朋友;可惜语言不通,连往市区的方向差点儿也未弄清楚,所以不敢随便外出。在与家人的关係中,他既感受不到儿媳的关心,也得不到孙儿的尊重,渐渐地他发觉生活越来越苦闷,媳妇对他开始有些微言,她不满意他对孩子问题的处理方法。他开始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生活的感受也似乎越来越沈重;他明白到儿子工作的繁忙,以致很少与他倾谈,见到媳妇,心中有种不甚舒服的感觉,晚间睡在床上辗转反侧,脑中好像有很多想不通的问题,越想就越有返回祖国的那份衝动;现在的物质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确改善了,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角色和在社交生活已不像从前了,这些问题每日总是在自己的脑中打转。

周伯的情况令人感到有些可惜和灰暗,除非他想改变及争取过一个健康和积极的生活,否则没有人能帮助他。

健康的生活,不单指身体的无病无痛,同时也指情绪精神的舒畅;至於积极的生活,不是缅怀过去的种种辉煌事蹟,或对某些事物耿耿於怀;积极的生活,除了要接受和面对不能改变的事实外,亦要在生活中建立正面的观念及尝试去突破某些不再适合的习惯,在新的时空下作出适当的调整。

周伯来到了加拿大,不单要放弃很多以前的观念和习惯,亦要开始学习加拿大人的生活。首先是过较为独立自主的生活,学习自己不认识的事物,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

物质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确改善了,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角色和在社交生活已不像从前了,这些问题每日总是在自己的脑中打转。

也许很多传统的中国人会想:「一把年纪还能学些甚麽?难道临老学吹笛?」其实,中国俗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及「学无先後、达者为师」;古今中外不乏大器晚成的例子,在香港的许达明进入理工学院修读安老服务课程时已经七十二岁;著名画家安娜‧罗伯逊七旬才学画,在八十岁时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所以,年龄大小并不会阻碍人的学习,真正的阻力来自人的心态。寻找机会,学习一些为自己有用或有兴趣的东西是高龄人士可做的事,也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

其次,多些参与高龄中心或社区所办的活动、放眼世界,总比呆在家中、面对四壁健康得多;纵使谈天说地、内容东拉西扯,心境会比独自在家思前想後更加开朗;这样不但可以增进自己对事物的了解,扩大自己接纳不同意见的能力;减少消极的情绪之困扰,亦可以减少与家人的磨擦,和适应新生活的一条可行途径。

此外,如果自己无意学习新事物,但有把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那麽,寻找一个为自己能够发挥所长的地方或社团,贡献一己之长,做点义务工作,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也是一种助人助己的生活。在加拿大的退休人士之中,就有千千万万的人做著这种义务工作;虽然,在传统的中国文化裏,找不到「义务」的概念,但我们的「互助」及「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也有著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