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朝圣的挑战

萧禹璋 (Stephen Siu) – Ottawa

教宗方济各在慈悲禧年绍书中鼓励我们去朝圣,「跨过圣门,寻获力量,去拥抱天主的慈悲,并奉献自己,以慈悲待人,正如天父慈悲地看顾了我们!」所以我们决定抱著又兴奋又期待的心情,毅然参加这个既喜悦又将会是辛苦的圣地朝圣旅程。

我们在朝圣前的准备中,已被三番四次提醒过: 「我们透过朝圣是去寻找基督的足迹,与主相遇,使信仰得到更新,使生命更为丰盛;作为朝圣者最大的得益,并不是疾病得到痊愈,而是心灵的转化,及「与主相遇」的灵性经验。」所以出发之前,已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开放自己,去聆听和体验「基督的足迹」!

但在旅程开始不久,太太就因体弱而中暑及导致休克,尽管最后没有大碍,但我们两人在体力上就打了很大的折扣,往后的活动和起居饮食,我们变得格外小心留神,不免对朝圣的专注分了心神。不过这事却令我们意外地感觉和观察到,我们这个51人朝圣团,尽管成员来自不同地方的堂区、有不同的家庭、和不一样的成长经验,大多数人竟然难能可贵地表现出互相照顾和关心,各人之间体谅之情,每日俱增、甚至最后竟有如一家人难舍难离的感觉!

回想在这朝圣旅途上,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在极度炎热中步行,亲身体验耶稣受难致死之前的路:他由晚餐厅步行穿过圣殿,走落黑德龙谷,再登上一、两公里外山上的革责玛尼园,然后在橄榄山园痛苦中祈祷,最后被逮捕,解往受审,遭受士兵的侮辱、鞭打和钉死在十字架上。一幕幕的受难苦路走到圣墓大殿,活生生的浮现在我眼前,他受的痛楚死亡,是为了谁呢?我们生活中些少痛楚、失败、揶揄、奚落、戏弄又算得上什么?!当我太太亲自探手触摸主的墓穴石床时,眼泪已不禁流下!主、多谢祢照顾卑微的我们,我们何堪接受祢的不断救援呢?

西雍山沿路而下,便是鸡鸣堂,纪念伯多禄三次不认主及他的忏悔。耶稣也曾三次问伯多禄爱不爱衪。犹疑不定的伯多禄要面对他三次否认基督的羞愧,但他最终被拣选成为教会的盘石。我相信我们有宽恕的能力:主会赐予我们勇气去请求原谅和有勇气去原谅他人!

冯神父在弥撒中讲到,要学习和实行天主的慈悲,要常祈祷、常领圣事、不断培育自己的信仰。在圣母领报大殿中,我体会到圣母的谦卑、她的聆听和服从、她的细心观察、将主的话存在心中和作出「适当」的回应。看到圣母在平凡生活中向天主说了:「是、愿祢的话成就于我吧!」我真的要尝试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学习看到主在我身上的旨意,更要检视天父在我身上的使命,怎样领受和回应祂的邀请。

但什么是「适当」的回应呢?有人觉得深藏不露是谦虚的表现,或者是明哲保身的聪明处世之道,又或者不愿意招人非议,但这些理论常令我们习惯了对身旁的公义和平,宁愿置身事外、以事不关己、冷漠地对待弱势社群或有需要扶助的人!这是主的「慈悲足印」吗?

朝圣完毕,心中激情渐过,生活开始回复正常,每日又要面对同样的人和工作,但我相信经过这次「与主相遇」,主会继续扶助我,在生活和教会团体中,挑战自己:去落实和延续「心灵的转化」,作出相应的「标记」,和「以身作则」去感化他人!阿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