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肋未紀

Stephen Siu(Jan. 2014)

今天教會慶祝主顯節,上主讓來自東方的賢士們跟隨星光的指引,找到了嬰孩耶穌,奉獻了黃金、乳香和沒藥,他們從沒有懷疑天主的指引,因此星光也從沒有離開他們。早期以色列子民比他們更有福,他們被上主特別揀選,更透過梅瑟,他們直接聽到上主的承諾、救贖和訓示。但在四十年的流亡中,他們不斷經歴衝擊和試探,對上主產生多疑、不信任、不滿、爭吵、甚至反叛!梅瑟為穩定(民)軍心、維持秩序,帶領數十萬遊牧民眾,確實有需要訂立嚴謹的規矩去保持上下一心、避免分裂、和減少紛爭。肋未紀正是記載當時梅瑟訂立法律和準則的一部分。

一提到梅瑟法律,很多人很容易聯想到沉悶、死板、不合事宜與現代脫節的古老猶太人典籍。更有不少教內人認為新約才是聖經中唯一重要的部分!對於我們初學研讀舊約聖經來說,要明白肋未紀更是困難重重、摸不著頭腦及感到乏味!

我和太太剛從中國長江旅遊回來,同團大多是「老外」,途中参觀了不少博物舘、古戰塲、廟宇、人物記念雕像和碑文,他們一方面對中國習俗感到異常興奮,但另一方面則對我們的歴史、思維和豐富想像力,感到很迷惑、甚至莫名其妙,雖經導遊一再解釋,他們仍亳無頭緒,像盲人摸象,知其一不知其二!同樣我們這些「外邦人」,對古代中東地區的以民的起居生活習慣、家庭倫理、民族觀念、敬拜天主的習俗傳統,何嘗不是一知半解?

我相信要明白肋未紀,我們必需首先瞭解到:肋未紀是梅瑟五書的第三部書,它開章闡明便說:天主召叫梅瑟,向他訓示一切有關宗教祭禮的法令。肋未紀主要詳述司祭的職務和祭祀禮儀法規。換言之、肋未紀可說是一本「純宗教」經典,它記載了聖殿的禮儀,是一本當司祭和信友們的實用手冊。而結構上它也不是一本一氣呵成的書籍,但它有一個核心部份。由於環境的變遷,時代的需要,積年累月的實際經驗,其後的編者在它的周圍漸漸增加插入了許多其他的資料,它代表了數個世紀以來搜集有關聖殿和司祭的規定、制度和習俗,然後分門別類而編輯成書。

我曾有個疑問關於肋未紀的完整性和歷史價值。在中國旅遊中、我們常見到不少中國動輒二千多年的出土文物,其中更有很多祭祀敬天的用具、服飾和建築群,當然我國歷史悠久,歷朝歷代都設有史官,因此能夠保存十分詳盡的歷史資料,在禮教方面我們有《禮記》,它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包括了儒家孔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教,也詳盡述說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即儒教的倫理道德的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的人際關係和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但肋未紀並不是一本傳統的史書,也不是談論倫理關係的典籍。試想:以民在未踏入「福地」、未建立他們以色列王朝之前,只是一群受上主恩典的「半遊牧民族」,剛逃離長久在埃及做奴隸的生涯,而流徙荒漠四十年之久,那有資源、能力和適當心態,作有系統的發展和編輯一套完整的治民方、強邦政策、或領導以民良方?!

所以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如果用現今的眼光和心態來觀察古代人的法律,很容易覺得肋未紀有許多法律條文和原則很繁複、甚似無聊,這是因為我們生活的時代,與他們大不相同,我們的思維和觀念也與古人有異。那些隆重嚴肅的禮儀,各式各樣的祭品(肋 1-7章),我們都認為可笑,甚至不明所然,但這些禮儀和祭品,在以色列民族眼中卻是非同小可的重要事件。

其實,梅瑟法律中的許多規例是來自古代中東的一些民間習俗,梅瑟甚至將它納入法律之中,同時給它規定了一個新的意義,賜給它一個新穎的遵守理由。例如動物的潔與不潔之分,一定早在梅瑟之前已經存在,因為它是為保持民族的健康所必須的條件,但是梅瑟除了它的衛生理由之外,還增了宗教的理由,使其成為一條與宗教有關的法律。就拿肋未紀書中的許多規定來說,它們看來無關痛癢,在立法者的腦海中卻是為培養民族的聖德不可或缺的條件,是使以民確知上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至高神明,必須的步驟。天主要以民成為一個「司祭的國家,聖潔的國民」(出 19:6)。作者為達到這個目的,也不得不苦心積慮的來強調禮儀和祭獻的重要性,使以色列百姓確實知道自己應負歷史的使命,而不與其他外邦民族隨波逐流,喪失自己尊貴的身份。

讀肋未紀之後,我感到要瞭解這書,不妨由以下幾個重點開始:

1. 貫徹全部肋未紀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天主的聖潔。天主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天主。這位神聖威嚴的天主,卻揀選了卑微弱小的民族以色列,單方面與這民族訂立了盟約,使他們成為衪的子民,向他們頒佈了十誡和約書。既然全體以色列民族應是聖潔無染的,它與天主親密往來,朝夕共處的司祭,更應當是生活聖潔,行為正直的人,至少不應當有任何法律上的染污不潔,更具體的規定了司祭應如何向天主奉獻各種不同的祭祀,應遵守何種禮規,此外也記載了司祭受祝聖的方式,他們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等等。

2. 不少人認為肋未紀的記載只強調一些瑣碎的禮規,卻幾乎忽畧對倫理、道德及內心的純潔意向。肋未紀的教導的確很容易使人對宗教的禮儀和外表的奉獻習以為常,因此漸漸成為機械式的動作。但這未免言過其實,因為在肋未紀的許多禮儀記述中,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教義和倫理的內容,只因為它主要的對象,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而是在聖殿服務的司祭(肋未人),他們的主要職務是絲毫不苟地作好聖殿中的一切禮儀,因此作者比較強調禮儀方面的問題。司祭們不單對天主的敬禮要善盡職守,還要引導百姓遵守獻祭的禮規,應守的潔淨法律;這些規定在於衛護百姓的純正信仰和聖潔生活。

3. 世間任何宗教都有自己的祭獻,而祭獻的惟一目的是向自己的神明崇拜和服從。為以色列人及一切古東方的民族來說,敬神最好的表現就是奉獻祭品。以民的祭獻《全燔祭、素祭、和平祭、贖罪祭、贖過祭》是向天主表示崇拜,並為了一切恩惠向天主表示知恩報愛,還為了自己的過犯向天主求取赦免,更向天主祈求所需要的其他恩典。

4. 肋未紀的根基是建築在「上主是聖的」這個觀念之上的。它要求一切接近天主的人,尤其是全體以色列子民:「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肋 19:2; 20:26; 21:8)。這個嚴肅鄭重的要求,的確是非常嚴格。以民應當是「聖的」,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必須度一個富有高尚倫理的生活。以色列整個民族是天主特選的百姓,是天主的「長子」(出 4:22),是「司祭的國家」(出 19:6)。他這種非常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不容許他們胡作妄為,更不能和其他的外邦民族同流合污(肋20:24, 26),他必須按照天主賜予他們的誡命來生活。

5. 肋未紀記載不少看似瑣碎的禮儀,這些禮儀現在已成過去的陳舊東西,似乎與新約信友的生活,不再發生關係。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和態度,因為肋未紀的價值並沒有喪失,有些法律至今仍然有效;有些法律雖然已被廢除,但它們的意義卻仍然存在。我們要知道,肋未紀所有禮儀和祭祀的法律,都是暫時性的,只是預示新約的禮儀和祭祀,一切禮典決不能除去人罪,只是激發以民的信仰和希望,等待默西亞自作犧牲,一次而永久的救贖祭獻。

6. 細讀肋未紀之下,不難覺察到它也有不少倫理的教導,例如:對近人應盡的職務,以及應該躲避的惡行,不要偷盜、不要說謊、不要欺騙等(肋 19:11, 35, 36);對父母要孝敬(肋 19:3),不要剝削他人,傭人的工錢不可在你處過夜,留到第二天早晨(肋19:13),不要欺凌聾子和瞎子(肋 19:14),不要欺弱怕強,因而違反正義(肋 19:15),不可懷恨兄弟(肋 19:17),不要報仇(肋 19:18)。甚至更積極的命令以民要善外方人(肋 19:33, 34),這全都是非常高尚的待人接物、家庭倫理要求。

綜觀上述的觀察,肋未紀切實是一本非常富有宗教意義和倫理教導的經典。肋未紀賜予我們的教導,是令我們知道與上主同居共處的百姓應如何聖善純潔。天主時常向以民重複的教導是「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肋19:2)。這句話是肋未紀對整個以民歷史上發生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新約的時候,由於法利塞人倒行逆施,捨本逐末的行為,對天主的本質漸次模糊,祭獻久而久之,竟忘了「天主喜歡仁愛勝過全燔祭」的意義(歐6:6),信仰天主成了難以負荷的擔子(瑪 23:4)。

反思:信仰不應只是有口無心,敷衍塞責的信仰,卻應是出自至誠,痛悔己罪,保持聖潔的信仰。今日世界的人都怕煩、怕吃苦和怕吃虧,為甚麼別人可以率性而為,而我卻要循規蹈矩?為甚麼別人可以一步登天,而我卻要循聖神引導?為甚麼別人可以追求享樂,而我卻要簡樸而活?

我們生命中的取捨、信仰的強弱、聖召的盈缺,歸根究底,都繫於我們與主關係的深淺!肋未紀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返璞歸真,撫心自問生命的終向在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