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 ─ 不是交易

忠漢拿著除了兩個乙等、全部都是甲等的成績報告回家,他很高興的對母親說:「媽媽,我拿到了十科甲等成績,明天妳要帶我去買一輛單車。」母親有些疑惑的對他說:「那裏有這麼多閒錢來買單車?」忠漢立刻回答:「是公公應允過的,他說如果我能夠拿到九個或以上的甲等成績,他便送一輛單車給我。」

上一輩的老人家,甚至今日亦有不少父母也是用這種方法來鼓勵孩子:就是用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來誘導他們達到或做到某樣事情。

「鼓勵」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小孩子亦不例外。「鼓勵」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能使人變得樂觀和充滿希望,也使人增加自信心和充滿鬥志;然而,很多人都錯誤的使用了「鼓勵」,以為答應孩子做某些事情或送某樣東西便是鼓勵孩子,如果這樣長遠下去,孩子可能變得貪婪、凡事斤斤計較和缺乏責任感,長大後甚至可能變成喜歡接受別人的賄賂。

其實,上面那位公公對孩子的諾言並不是鼓勵,而是一種交易,一種變相的賄賂行為。孩子從中不會學到讀書是他的責任,他所以努力讀書很可能是為了能夠賺取對方答應過的東西。

鼓勵與交易或賄賂的分別在於提供獎勵的人是否在事前為領受獎品的人說明條件,比方父母對孩子說:「如果你聽話,我便給你買什麼玩具」;「如果你做什麼,我就怎樣怎樣。」這些都是交易。鼓勵並不能在事前議定,而是看到孩子表現出色或曾作努力而有些進步,給他一個意想不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幾句說話,甚至是一個親吻或擁抱。

以下幾點是鼓勵孩子的一些原則,值得我們作為反省和參考。

1. 父母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同意或愛意,就如改正孩子的行為或要求他們自律一樣重要。

2. 從孩子及環境的積極角度去看事情,例如:當孩子說中文說錯了時,表示欣賞他們勇於嘗試。

3. 對孩子要有信心: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和需要有機會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所以多點給與他們自決或嘗試的機會。

4. 承認及讚賞他們曾經努力或盡力去改進他們的錯誤行為,不要等孩子完成整件事才讚許他;在學習新知識或做些新事情時,孩子時常需要父母的鼓勵。

5. 期望的力量:時常檢討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公平?期望過高會使孩子感到氣餒及使自己感到失望,期望過低或對他們沒有期望會使他們感到欠缺支持。

6. 避免給孩子起花名﹝例如:豬咁蠢﹞。當你更正孩子的錯誤時,要將行為與個人分開,重視這些行為的問題。例如:孩子與你頂嘴,與其指責他無禮貌或目 無尊長,你可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說話」。

7. 避免將孩子與其他孩子或兄弟姊妹比較,因為這樣會鼓催不良競爭而阻礙合作。

8. 以積極的態度與孩子說話:如孩子常聽到「不得」、「不准」、「不可以」,漸漸會變得聽而不聞,最好改變你對他們說話的方式,例如:說「記得多謝….」來代替「不要忘記多謝……」; 說「 你做完功課後,就可以看電視了。」來代替「你的功課尚未做完,不能看電視。」

9. 當你要更正孩子時: 集中一個你想孩子更正的行為,而非你希望看到他改善所有的行為。

10. 針對「現在」這段時間,不要去更正昨天或上週的事,更非明天他可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