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為了什麼

曾看過一則故事:一個皇帝想獎賞他的一個臣子,對他說:「我想賜給你一塊土地,明天從日出到日落,凡你走過的地方都屬於你。」那個臣子十分興奮;翌日,天一亮,他就開始跑步,一直不停地跑,心想:「多跑兩步,便可多拿幾尺土地」,可是到了黃昏,因疲憊不支,倒地身亡。皇帝知到情況後說:「真可惜,原來他想要的就只是十八方尺土地來埋葬自己;他應一早告訴我,就可省回這番辛苦。」

近十年來,加拿大來了不少移民,渥太華雖然比不上多倫多及溫哥華等大城市,因為本市的高科技發展關係,華裔家庭在渥太華社區的數字也大大的增加了。

移民,為很多人來說是為家庭尋找更好生活的出路,或為了子女的將來發展,但這些目標或理想在到了移居地後,又有多少人還記在腦中、活於中心中?可能現實環境逼人,亦可能是自己沒有心理準備;因社會文化與法律制度等等的不同,不少家庭移居加拿大後,很多人仍對生活的物質層面重於「生命」本身的得失,不單使個人的精神健康出現困擾,家庭生活的質素亦不斷下降,其中有子女管教出現了問題,除了兩代隔膜外,更有文化的衝突,夫婦在適應加國生活方面的差異,而帶來溝通與相處的障礙,嚴重的還有觸犯了兒童保護法例,夫婦某方被控虐待配偶,進而被法令禁止見面來往,最後可能是離婚收場。這些現象可謂屢見不鮮,本來是為尋求建立幸福家庭的,但誰也沒料想到竟然遇到了這樣的困擾與結局。就如蒙先生兩夫婦,感情在婚後因工作關係已變得淡化,期望在移民後能重新改進關係,沒料到兩人在新生活的適應上出現了快慢差異;再者,先生因工作的壓力使兩人更少溝通,漸漸帶來更多誤會,兩年後孩子出生,照顧孩子便落在太太身上;本以為兩人的關係會藉孩子而改善,但事實上卻因兩人對教養孩子的不同觀念與方法而造成更多的磨擦,弄兒的樂趣卻變成了負擔及夫婦衝突的導火線。

或許很多人認為自己在移民前己作了很好的準備,的確,我們也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然而,有些人只是在與工作有關的知識要求方面下功夫,至於待人接物、夫婦相處、子女教育、文化習俗還是保存原來的一套。如果長時間繼績保持這種生活心態,再加上中國人的「面子」與「家醜不出外揚」的觀念,以上所提到的問題只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及嚴重。要適應移民後的新生活,已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親人不在、朋友不多,遇到問題不知從何著手解決。

政府及很多社會服務中心為幫助移民適應新生活,建立和諧的婚姻、幸福的家庭,提供不同的服務,就如最近天主教移民服務中心在全國做了一個研究,除英、法語外,還以七種不同的語言製作了一集錄影帶:「在異國異鄉,重建根基」,內容是有關移民應知的事項,如:健康、醫療、子女教育等等。

在渥太華,除了加京華僑服務處為新到移民提供安頓服務外,位於唐人街的森瑪錫西社康中心也為華裔居民提供不同的個人及小組服務,其中有些是健康醫療的,也有些是社會服務的;在個人服務方面,一般都需要預約,小組則按需要的情況而定期舉行。讀者如好能進一步善用資源,作為未雨綢繆的準備,為自己的移民生活奠定基礎,不致在問題出現後才尋求幫助。

耶穌基督曾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聖經:瑪竇福音11:28)

這些說話對我來說,有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