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子女在校遇到欺凌

兒童在校遭到欺凌的現象屢見不鮮,小數族裔的子女在校遇到取笑或欺壓亦常有發生,為尚未了解及適應本地文化與教育制度的家長來說,往往會出現被人歧視的感覺,同時也感,到憤慨及不知所措。

筆者最近接獲幾個家長的諮詢,就是他們的子女在校因為受到同學的欺凌,而說出一些不應說的話,致使學校要該「受欺凌」的學生停課,甚至要求家長對他們的子女作出相應的行動。

一大清早,有位家長帶有焦急和不滿的語氣來電說:

「昨天,學校突然打電話來,要我到學校接十四歲的孩子回家,且告訴我:孩子要停課三天。」

「學校有否告訴你,孩子為什麼要停課?」筆者問。

「校長說:『我的孩子說要殺死他的一個同學,將來還要……。』」那位家長回答說。

「那你有什麼感覺?對校長的決定有何想法?」

「他是因為同學欺負他,多次阻擋他要去的地方,而且他也向那同學說明請他不要妨礙他要做的事,但對方仍然是這樣,課堂中的老師也沒有干預,他因感到氣憤才講了那些說話。就這樣要我的兒子三天不准上學,校長的決定嚴重了一點,我感到不甚合理,孩子被人欺負還要受罰。」

「雖然你的孩子是因被人欺負而感氣憤才講了這樣的話,但校長必須處理,否則他可能要面對很嚴重的後果;近年,無論在整個加拿大或渥太華,學校暴力事件先後發生多次,當然沒有人想到這些事情竟在學校中出現,為避免更不幸情況的出現,校長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我想你不單要了解一下孩子最近在學校的表現,最好還是早日約見校長,說明你對事件的關注和願意跟校方合作,也徵詢他及老師的意見,你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你的孩子。」

「是的,我平時也很少留意他在學校的情況,只著意他拿取好的成績及要求他多些練習彈琴。」

下午,這位家長打電話向筆者致謝給與提示,且說校長知道他的孩子的遭遇,亦曾經處理那位欺負他人的學生,他會跟進這事件。筆者亦向他示意,如果日後有需要,他可以再次來電或預約傾談。

不久以前,我多次聽過家長面對這類的事情時,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說受到學校的歧視,跟著便是為子女出頭,事事為自己的子女辯護。實在,未認清事實真相之前,便採取與學校對立的態度,這種反應為孩子及學校都沒有好處。

如果孩子遇到欺凌事件,我們首先要心平氣和地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因與人交往的技巧 (social skills) 而出現問題?孩子在家承受過大壓力又不懂得處理致使行為出現偏差?孩子的文化習慣或語言能力尚未適應新的環境?抑或真的在群體中成了「代罪羔羊」?以上各問題值得父母去與孩子及學校有關人士探討,縱使有證據証明孩子受到他人欺負,仍需採取合作態度,要求老師或校長提供意見來改善情況,及幫助孩子處理出現的消極情緒。

在與青少年傾談這類問題時,他們很多時表現不願談論,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害怕別人輕看他們的處事能力,亦不願將事情擴大、讓校方知道事情真相、可能受到同學的取笑,甚至認為別人、就是老師或校長也解決不了他的問題;如果孩子一時無法將問題說出,別以為這就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事,責罵他們一頓或夫婦間互相抱怨;相反,給與他們時間,讓他們在反省或整理後再作安排有著很大的幫助;無論如何,家長需讓子女知道不管發生什麼,父母仍會聆聽和支持他們,他們的存在及這些事情的出現,對整個家庭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藉此事件的發生父母同時可以與子女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保持融洽的關係。

至於與學校聯絡方面應盡早安排,千萬不要等事情發展至嚴重地步才考慮處理;無論是自己或孩子的憂慮、感受、懷疑、可能的影響等等,都可與學校交流意見;另外,請求學校調查事件、務使欺凌事件早日停止,如有可能,要求學校給予子女關注及與自己多點聯絡。即使校方的反應未必滿足家長的期望,但能與學校建立合作的關係是個很好的開始。

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不單讓自己學到很多與子女相處的技巧及與學校交流的經驗,也間接使子女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及積極的正視困難。在加拿大,學校的處事方式與在亞洲國家的方式有著很大的差異,如要幫助孩子好好成長,父母不得不多與學校聯絡及認識這裏的法律制度,縱使家長有語言上困難,也應找教育局的「多元文化聯絡員(Multicultural Liaison Officer)」協助。

多倫多的一位校長在家長座談會中感嘆說:他的中學有900多名學生,至少一半是華人。但在開家長會或是邀請家長的校務委員會時,一名華人家長都沒有!他繼續說:「我無可奈何。我需要家長的參與,只要家長與我合作,我一定可以保證學生成材。」他更表示,當家長積極參與的時候,學生逃學的現象才會減少,涉及欺凌事件的可能性也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