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受傷源於自己的想法

聽過某太太抱怨說,她的丈夫下班回家很多時都問她;今天家裏有什麼事發生?她做了什麼?孩子做完了功課嗎?她每次聽到這些說話,就好像被丈夫審查一樣,內心有著不滿的感覺,認為丈夫不尊重及信任她,但為免與丈夫衝突,便裝作沒事忍下去。

人與人之間能否融洽相處在於我們所用的語言,這是包括說話所用的詞句及表達的態度。從夫婦兩人的溝通方式可以看到他們互相尊重或彼此輕視及親密或疏離的關係,只有不帶評價與批判、指責或挖苦的說話,才能助人溝通分享、長久共處。夫婦日夕相對,在婚姻生活關係上更需慎重地選用 適合語言,這才可能在互相扶持下走向成長的一步。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夫婦因為工作的壓力、時間的緊迫,致使一方面很少交談分享,最多只是交代安排要做的事務;另一方面,在說話時也常是「從心所欲、衝口而出」,很少考慮聽者的感受及那些語言用字對兩人有什麼影響。特別在渥太華的華裔移民中,大部份的人是受理科教育、在與電腦有關的行業幹活,再加上中國家庭傳統不甚重視情緒感受的背景下成長,在工作的環境裏還可以面對,但在夫婦相處的關係上,很多溝通就出現以上的情況,使兩人昔日的愛意漸走下波。

夫婦的溝通除了涉及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情外,為了使雙方的愛意能夠生根成長,需要共同討論及決定的問題很多,例如:怎樣安排工作及照顧孩子的時間?什麼時候給予成長中的孩子那些自決權?在家的事務如何分配?怎樣佈置家居擺設?如何安排兩人的收入與開支?誰去管理那些賬單等等?如果有人認為某些安排是理所當然由男或女負責,這是一個絕對錯誤的想法,在一個民主、重視個人自由與人人平等的加拿大社會裏,我們不得不改變固有的傳統觀念,例如:男人是一家之主,子女為父母所擁有,男主外、女主內等等。

除了這些理性方面的思想交流外,為夫婦更重要的溝通是情緒的分享,可惜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夫婦疏忽了這方面的分享,窒息了兩人感情的發展;如果配偶一方有這分享的需要,而另一方又未能配合,長期下去便很容易出現婚外情的問題。其實大部份人都明白,人之所以喜歡與某一個人走在一起,就是因為大家可以談得來,不單可以討論問題,更可以分享內心的感受 ── 開心或傷感的情緒得到別人的了解、接納及支持。

談到情緒的溝通,我們首先要學習聆聽,以敏銳的觸覺去細聽對方的說話,透過身體的表情與姿態,了解說話背後的訊息──需求及渴望。聆聽者如果能夠以一種溫和及關懷的眼光注視講者,用溫柔的手勢接觸對方,只是聆聽、不作批評、指責及教導、間中作點「共鳴的回應」,在這樣被尊重及接納的氣氛下,講者自然能夠吐露心中的一切;婚姻及家庭的生活也能從中好好發展。

情緒溝通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認識自己。在婚姻裏,夫婦主要在相處中認識自己的喜惡,有時對方的一個行動表現、處事安排、言談意見可以使自己內心作出一些強烈的反應,這就是我們的情緒(對某些事物的喜好或厭惡之反應),如果我們能夠多點反省這些引致消極情緒出現的內容,問問自己到底為何會出現那些情緒,是不是因為自尊心作祟?自信心過低?被人挖到過去的瘡疤?如果我能改變一下自己的想法,建立一個肯定的「自我」,不但能減少因誤會而造成的傷痛,更可以使我們人格的成長及增進婚姻中的關係。

某太太的例子正好說明:自己的想法影響著情緒的反應,她感到傷害;沒受尊重及信任,可能是自己的想法,丈夫也可能是出於關心而提出問題,及跟進子女的功課;如果有懷疑的話,實需找些時間共同分享這份內心的感受及理性地找出適合兩人的溝通方式,彼此了解一下大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