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與我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
農夫:「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有?」
農夫:「沒有, 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人縱有長遠的規劃,獨到的眼光,穩當的目標,若不開始第一步,成功或結果仍只能佇候在起㸃處。第一步,有了第一步,面對困阻和挑戰,步伐可能需要調整加快或緩慢,這樣,好比永遠站在起跑線。

只有耶穌是唯一的道路走向天父那裏,重要是靠著主的愛和慈悲,堅毅地達到目標。全心信頼耶穌,祂永遠比我們的軟弱和恐懼為強。不要往後望,不要害怕,堅持到底,是可能的!

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若望,父親是載伯德以漁業為生,若望按猶太人的習俗,自幼一面讀書,一面幫他的父親捕魚。由他後來的著作,尤其在他的默示錄看來,他對舊約經典有相當的造詣。還有的是他的熱忱。當他一聽到若翰在約但河岸開始宣講悔改的福音時,馬上便由加里肋亞跑到猶太曠野,跟隨了他,做了他的門徒〔路途頗為遙遠〕(若1:35-39);不久洗者若翰便把他和別的門徒介紹給耶穌,於是若望便成了耶穌的門徒。從此以後,若望的生活完全起了變化,終生沒有忘記改變的那一天和那一時刻(若1:39)。若翰介紹他跟耶穌的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若望與伯多祿並不常同耶穌一起,仍各自為生從事打魚的職業。但仍特別信靠和看重耶穌。過了幾個月後,當耶穌在加里肋亞海濱路過,再召喚他們時,他們才拋棄一切,跟隨了耶穌(瑪4: 21),並與耶穌常在一起,從此便開始了他生活的第二階段 ——「漁人」的階段。若望被耶穌召喚的回應是積極的,他不但蒙受耶穌的愛,並且也勇敢還報了耶穌的愛。當耶穌蒙難的那天晚上,雖然若望也因一時的害怕,和別的門徒離棄耶穌逃跑了,但愛耶穌的真情,他立刻又轉身回來,趕到蓋法衙門探聽耶穌的命運如何。最後,他勇敢地跟隨耶穌上了加爾瓦畧山,在那裏他親眼看到他敬愛的老師,遭遇到痛苦酷刑而死,親耳聽到了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言詞與囑托⋯⋯。

在最後晚餐依偎主懷的,是若望;他得知天國隱密的事理,他曾把生命之言傳遍了全球。所寫的福音裏,把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所受的凌辱與慘痛及死後埋葬之事,一幕一幕地仔細給我們描寫了出來(若18—19章)。若望曾為了天主的話和為耶穌作了見證,寫了「若望福音」,這福音首句闡明:「聖言」降生為人,他叫我們相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我們相信的人,賴耶穌的名字得生命。(若20:30-31)曾記載:當若望年老時,有人來聽他講道,若望只對聽道者說:你們要彼此相愛,真的做到才再來。說完便轉身離開。「彼此相愛」真的如此重要?是的,說明我們認識祂。藉若望宗徒,給我們開啓永生聖言的奧秘,原是不可見的聖言,取了人的形體,成了可見的。耶穌原生於萬有之先,但為使人類、萬物與天父關係的重整,如今卻生於萬有之中,聖言就是耶穌基督。

好像若望一樣,立刻起行去見若翰、經若翰解釋而轉介追隨耶穌,若望的生活完全起了變化,終生沒有忘記改變的那一天和那一時刻,聆聽的第一步:是服從聖言,要有一顆謙虛的心,始能成就將來的我。隨着是服務聖言,在有生之日為祂作見證── 愛人、愛世間萬物。

聖經: 箴8: 22 – 36;若一 1: 1 – 4; 2:3-11
分享:
1. 聖言在你的生活中佔着什麼位置?對你有何影響?
2. 我如何可為生命的聖言作證?請分享一些實在生活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