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一些信徒為聖人,就是隆重地宣布那些信徒曾英勇地修德。並曾忠於天主的恩寵而生活過。教會藉此承認在她內的聖德之神的能力,並支持信徒們的望德,給他們提供聖人作為模範和代禱者。
「聖人和聖女,常是教會歷史最困難的時刻中,革新的泉源和起點。」(天主教教理 828)
* * * *
聖本篤出生於480 年,義大利諾爾恰。第四、五世紀,歐洲民族大遷徙,野蠻人入侵羅馬帝國,在四七六年殺死了羅馬最後一位皇帝。歐洲文化能逃過毀滅的厄運,得到保存與傳承,基本上,歸功於隱修士。尤其聖本篤和他的隱修院及會士們居功甚偉,稱他為隱修士拯救歐文化光輝歷史的先鋒也不為過。
聖本篤原名(BENEDICTUS OF NURSIA)。出身貴族,少年時,隨當地習慣,到羅馬求學,因感天主聖意並不在此,乃退居亞非勒亞(AFFILE)以嚴謹的靈修生活,專心向學。但仍不以這半隱修生活為滿足,廿歲時退隱到蘇比亞高(SUBIACO)在一名叫羅瑪(ROMANUS)的修士指導下專務靈修。被一位神父發現,聲名大噪。附近一個隱修團體院長過世,隱修士要求他去出掌他們的修院。聖人要求嚴格,其嚴厲的院規遭修士不容。 修士們起意謀害他。 他們指派修士手持毒酒請他祝福,當聖本篤抬手在杯上劃十字聖號時,酒杯竟立即破裂粉碎,聖人蒙天主特別護佑,未受傷害。 此次事件後,他離開了這間修院,回到蘇比亞高的洞窟。 回蘇比亞高後,聖人著手發展隱修院工作,他成立了十二座隱修院,每一隱修院十二位隱修士,聖人給每一隱修院任命一位副院長,大家都由聖人領導。聖人也讓手工與體力勞動成為隱修生活的中心部分。由於許多矢志隱修的志士前來求教,他欣然收留他們,把他們分組成小型的靈修團體。不久蘇比亞高隱修院成了無數人學習與靈修生活的中心。
五二五年聖人帶領一批青年修士遷移到拿坡里(NAPOLI)附近的嘉西諾山(MONTE CASSINO) 建立了第一座本篤會隱修院,並奠定了隱修院的建築模式:像似一四方型的城堡,四面封閉,好像一個大容器,接受天上的光明與雨露,然後將之轉贈給人。本篤會隱修院的象徵是十字架及耕地的犁。象徵聖人對新靈修的理解:祈禱與工作並重,精神與物質兼顧;而且有意為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基督化的新社會。手抄古代作品,保持文物,更是他們最著名的貢獻之一。
聖人是西方修道主義的改革者,他於卡西諾山的會院中以拉丁文完成本篤會規(Rule of Benedict)的撰寫,他的修道院規條合乎中庸之道,修道生活著重敬拜、工作與研讀。 其制度為義大利、英國、德國及法國的修道院所遵行。平衡了敬虔的追求靈命及兼顧人性的軟弱。會規十分嚴厲,重視體力勞動,但反對過分的形式上的苦修 。 這部本篤會規奠定了西方隱修生活的模式,他因此被尊為「西方隱修之祖」。也寫下了他的「本篤會會憲」,日後成為許多修會團體會規的模式。這部會憲共有七十三章。非常生活化,照顧到祈禱、求知、勞動各方面,並提倡很適度的靈修。五二九年,本篤在嘉西諾山 (Monte Cassino)感化當時信奉異教的民眾,搗毀其神廟,並在神廟遺址上創建本篤修道院 (該修院在二戰期內被炸毀)。
許多教宗和執政者都曾尋求聖人的指導,但他以同樣的精神與愛心關注小人物的需要。他一生顯過許多靈跡,包括復活死人。聖人於五四七年三月廿一日逝世,逝世於隱修院的聖堂裡。在祭台前領受聖體後,高舉著雙手在祈禱中,返回天鄉。
以下為本篤會的會規,是為隱修的會士,有別於一般辦教育、醫務、濟貧或服務堂區的修會。
修道院的生活:修士在修道院的生活以「 本篤會規 」為圭臬。 每個人沒有任何理由隨心己欲做事。 院長,應該要帶頭過敬拜的生活,恪守規條,成為修士們的榜樣。 所做的每一件事均直接向上主負責。
勸誡:若有弟兄不照會規行事,讓他按著主的戒律私底下由他的上司記警告兩次。 如沒有改進,則在大庭廣眾之前加以申斥。 若他不知錯,而實際有犯錯,則施以體罰。 若他知所犯的錯之嚴重性而不肯悔改,則予以開除會藉。
彼此服事:修士在生活中,工作輪流彼此服侍,每一件應做之事不能以任何理由逃避。 尤其是廚房的事。讓修士可以沒有過重的負擔、或負面的心態服事他的弟兄。
用餐秩序:用餐時要完全安靜,除了讀經的聲音外,不能發出任何聲音,必要時用手語。
持物原則:睡眠的用品一份就夠。 生活必需品一律由院長分發,不可以持有院長分發物品以外的東西。 不許擁有私人財物。 院長會時常檢查床鋪,若查到時加以嚴厲處罰。
照顧病弱:身體健康時,少洗澡。 但當生病時,享有洗澡特權,隨時可洗。平時戒吃肉,但生病時,則可吃肉。 肉是給病人及弱者食用。 當病情好轉時,應和平常一樣戒肉。
重視睡眠及學習: 每年11月1日至復活節,在晚上第八個時辰起床。 休息比平常多一點。 保持好睡眠品質。 晚禱後,多出來的時間,用於學習。
時間安排 :一天七次的讚美時候如下:早禱、第一時辰、第三時辰、第六時辰、第九時辰、晚禱、夜晚禱告。 在固定時間做手工、讀經。
硬體建設:修道院盡量建設得完備,使修士生活起居都滿足於修道院。
建立學校 :訓練服事天主的人,訓練服事主的人走窄門,幫助願意事奉主的人走在主心意中服事主。
一 九六四年十月廿四日教宗保祿六世往訪聖本篤會時宣佈他為歐洲的主保聖人,肯定聖人對歐洲文化的偉大貢獻。
聖本篤在他一生的時間裡,藉著上主賜與的恩寵修德,得到聖神的指導生活、為世界、為別人、為自己的隱修團體祈禱和服務;對想謀害他的修士們了無指責,只以誠懇善良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人,吸引他人在虔敬喜樂生活侍主。著意找出怎樣的方式讓有志學習和度靈修生活的人一個指標。
為我們平信徒而言,度隱修生活現在不能或將來是未知數,我們可嘗試邀請耶穌住在我們心中,求衪指引,自己立下一個與主接近的目標,若是上主的旨意,衪會助祐予以完成。這四旬期已過了一半,離開耶穌復活的到來不足兩星期,復活節是快樂和被祝福的日子。天主賜我們的生命和才幹,若我們漫無目的地生活,只顧安逸的生活,注目在自己喜好的娛樂,是糟蹋耶穌為我們痛苦受難、死亡的救贖;不思不想發展天主的神國,怎樣帶領人歸主,耶穌告訴我們:「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16:25-26)
「耶穌和他的門徒及一大群人來到耶里哥。從耶里哥出來的時候,有一個瞎眼的乞丐,即提買的兒子巴爾提買坐在路旁。他一聽說是納匝肋人耶穌,就喊叫說:「耶穌,達味之子,可憐我罷!」有許多人就斥責他,叫他不要作聲;但他越發喊叫說:「達味之子,可憐我罷!」耶穌就站住說:「叫他過來!」人就叫那瞎子,給他說:「放心! 起來! 他叫你呢!」瞎子就扔下自己的外衣,跳起來,走到耶穌跟前。耶穌對他說:「你願意我給你做什麼﹖」瞎子說:「師傅! 叫我看見!」耶穌對他說:「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著耶穌去了。」(谷10:46-52)
這個瞎子聽到耶穌叫他過來,便扔下自己的外衣〔放棄自己的寶貴物件〕,被治好後──看見了,就成了耶穌一個真正的門徒,跟隨耶穌去耶路撒冷去受苦受難。這奇蹟為那十二位宗徒是一種象徵。他們有好的「視網膜」宣認耶穌為默西亞,但對耶穌受苦受死的事,卻成瞎子。我們領洗後也或許一樣,從完善的信仰中卻找不到鍥而不捨的「視覺」,實踐教會在世界的使命。
聖本篤放棄他貴族的生活,尋覓天主,嚴謹修德,勵志圖進,他不惰不懈地幫助有志度隱修生活的人給予指導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