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葡萄枝

葡萄枝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的 我也住在他內,他就結許多果實。(若15:5)

  • 前言
  • 生活的啟示
    • 婚姻物語
    • 移民生活
    • 親子篇
  • 自省自覺
    • 信仰反省
    • 人生驛站
  • 基基團
    • 意義原則
    • 新建群組適用
    • 小組分享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身在福中應惜福
      • 婚姻、生命、家庭
      • 聖人聖女– 上主揀選了我
      • 慈悲禧年
      • 信德年
  • 講座分享
  • 2016聖地朝聖後信仰反省
  • 視聽分享
  • 其他
  • 網站連結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語言: 繁
    • 繁 繁
    • 简 简

慈悲年 – 照顧病人

教宗方濟各提醒基督徒如何在慈悲禧年實行「形哀矝和神哀矝」的本質。教宗說: 「禧年是為每一個人的,而非純為普世教會的一項慶典。為什麼有慈悲禧年,只因為教會處於巨大歷史變革中,教會內每一位都被召喚為天主的臨在與仁愛作見證。」讓我們活現基督徒的生命如同天父慈悲一樣。


「看望病人,不可怠慢。」(德 7:39) 意思是探望病者,服侍他,幫助他,向他表示同情。病症有時是罪惡的證據「耶穌在聖殿遇見了癱子,便向他說:看,你已痊癒了,不要再犯罪,免得更遭遇到不幸的事」(若 5:14) 假若這樣,醫治人病的,也是天主自己。臥病在床或心智缺陷的人,也極需別人以愛扶持及關懷。

教宗方濟各6月12日(主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病人禧年感恩祭時,他呼籲接納殘疾人和病人。面對成千上萬名病人、義工和陪同者,教宗警惕社會不可將病人孤立,並強調真正的幸福之道是愛。我們只有在懂得愛時才能得到幸福。這就是幸福之道!始終是愛的問題,別無他路可走。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愛得更多。

教宗指出:耶穌理解我們的軟弱,因為祂有親身的體驗,祂是一個用愛治病的醫生。“當我們看到十字架上聖子的痛苦面容時,我們還會為自己的病痛和苦難抱怨天主嗎?”

教宗表明了他對人類現實的深刻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自己或他人生病”的時候,生病“是人的苦難經歷”。面對疾病之苦,人們會持有玩世不恭的態度,認為一切苦難都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忍受,或者把一切信心都投注於醫學,然而醫學或許無法治癒那種疾病。在當今的時代,有人認為最好盡快把病人和殘疾人除掉,因為他們可能會成為不堪承受的經濟負擔。教宗對此表示:「實際上,今天無視病人和殘疾人士的人是生活在幻想中!他不明白生命的真義也不接納人的苦難和局限。世界不會因為只剩下 ‘完美者’ 而變得更加美好;相反地,只有當人與人相互團結、彼此接納與尊重時,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去年世界病人日的核心是福音中關於加納婚宴的記述,教宗方濟各稱之為「教會的聖像」。仁慈的耶穌位於中間,圍在祂身邊的是門徒們和聖母瑪利亞,「天佑之母」,「安慰之母」,留神及善於關注別人、懷有母親心腸及充滿慈悲的殷勤女人。聖母瑪利亞的殷勤是天主溫柔的反映,這溫柔也臨在於許多人身上,他們照顧病人,懂得病人的需求,包括那些難以察覺的需求,因為他們以充滿愛的目光注視病人。

教宗提到守護患病子女的母親、照顧年邁父母的子女、留在祖父母身邊的晚輩,他們都信賴聖母。那麽,我們為病苦的親人求什麽?當然是健康,因為耶穌也透過治癒人的疾病彰顯了天主的國。可是,我們也應求得一些更重要的事:發自内心的平安及寧靜,這是天主的恩賜。

教宗也提到加納婚宴中的僕役,他們把缸灌滿水,然後耶穌將水變成酒。教宗稱這些無名的人物教導了我們很多,因為他們慷慨服從,立即執行被要求完成的事而且做得好,不抱怨不計較。這告訴我們,基督看重人的合作,看重人服事有需要者和病人的心願。這項服務可能辛苦且繁重,但上主還是會將它變成一些神性的事,因為做別人的僕役比其它任何事都更能使我們肖似耶穌。我們眾人都能做協助天主行奇事的手、臂膀和心,若我們效法聖母瑪利亞,耶穌定會把我們生命的水變作上等的好酒。

為獲得健康首要者是祈禱「你患病時,不要失望,但要祈求上主,他要賜你病癒。」(德38 : 9)。

聖經:瑪25:39 – 40; 若 2:1 – 10
分享:對上述導言及聖經的感受

祈禱答唱句:
讚美我上主,並歌頌他的名。
讚美我上主,他復活我生命。

分類小組分享, 慈悲禧年

文章導覽

上一篇文章前 慈悲年 – 安樂死 (為生 / 死者祈求)
下篇文章後 慈悲年 –恕人侮辱

最新文章

  • 化身的天使
  • 追求天主的「愛」
  • 基督徒的野心
  • 奇蹟
  • 迎難而上
本站使用 WordPress 架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