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前往聖地(上)

盧匡平 ── 渥太華

這是我繼2007年後,往聖地的第二次朝聖,由於第一次朝聖沒有多大準備,更沒有參與出發前的聚會,導遊又是當地的人,以英語講解,然後由隨團的神師翻譯,加上團員人數有一百之多,故聆聽講解亦不容易,所以該次收獲並不豐厚。

二零一六年的朝聖剛好是我退休後準備生活轉變的開始。事前與渥太華的參加者安排了四次聚會,有祈禱性的,也有知識學習性的,其中提到朝聖者需有的精神與心態,及需留意的一些事項。特別指出了在朝聖中有很多事情自己不能掌握,事事要聽從導遊安排,亦不能隨個人喜好做自己的事,食物並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住宿地點也非肯定舒適。這些提點讓我有了心理準備,縱使在各項活動的安排、時間、膳食、禮儀活動、感恩祭的舉行,出現了有不如個人意願的情況,例如:有人跪的同時,也有人站立、甚至坐下;用膳時,有些團員過於關心同組的朋友,多時已佔用了整張桌子與同組的人享用,忘卻了大家都是「基督內的一家人」。我嘗試以開放的心來觀察和接納,有時只在心中思索:無論各組有不同的習慣、特色,或個別團員有不同背景,如不破壞合一團結的精神,他們的安排或表達方式都是值得尊重和接納的,就如保祿宗徒告訴我的:

不可把自己估計得太高,而過了份;但應按照天主所分與各人的信德尺度,估計得適中。就如我們在一個身體上有許多肢體,但每個肢體,都有不同的作用;同樣,我們眾人在基督內,也都是一個身體, 彼此之間,每個都是肢體。(羅12:3c-5)

要是沒有事前的祈禱及心理準備,我相信我會悶在心裡、或作出抱怨,以致妨礙了整個朝聖行程的體會。

在今次的旅程中,到訪的地方雖然有些與上次不同,我刻意減少拍照,一方面是我以前已拍過一些照片,也是為了能盡心聽到更多的講解,好能對主基督的生活事跡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藉此機會體驗天主對人的慈愛及給予自己的訊息。

由於自己是這次朝聖的發起人,各方面的安排總希望能讓參加者感到滿意舒暢,在知識與體驗上得到更豐盛的收獲。在整個旅程中,參加者雖然來自五個大區(堂區/地區),幸好在第一、二天已顯示出主內兄弟姊妹的情誼;坐在巴士後面及前往約旦時乘坐小巴的團員,不但沒有提過半句怨言或要求轉換座位,而且關注其他弟兄姊妹、特別是長者在長途旅程上需要一個更舒適的坐位。這具體地顯示了彼此的關顧及主內的融洽,讓我深深體會聖詠的其中內容:

看,兄弟們同居共處,多麼快樂,多麼幸福!(詠133:1)

在兩次往聖地朝聖前都有人問我,「中東政局不穩,你不怕安全出現問題嗎?」我笑答說:「往聖地朝聖比往西歐或美國旅遊更安全,一方面有事實可以看到在其他地方發生的恐怖事件比聖地更多;另外,既然去尋找耶穌的足跡及藉這機會去經驗與主交往,若祂要我經驗一些傷、痛,甚至回家與祂相聚,那不是我們最終的願望嗎?」當我想到這裡時,無論身、靈都是最安全的。在信靠天父之下,我就是這樣安心的去了兩次聖地。